您当前的位置:世纪房产网 > 资讯>灌猛药!六部委同时喊话救市,房地产将绝地反弹!

灌猛药!六部委同时喊话救市,房地产将绝地反弹!

2022-03-19 浏览:1524

前所未有的大力度!

2022年3月16日,一个被载入史册的日子。

金融委、央行、财政部、证监会、银保监会、外汇局六部委集体表态维稳,历史罕见!

释放一揽子利好消息,涉及房地产、股市、金融市场等,极大提振信心。

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。

宏观信号,180度大转折。

股市在经过前一天暴跌后,3月16日当天来了一波“史诗级大涨”。

无论A股,还是港股中的地产股,全面飘红。

甚至港股中,不少地产股涨幅超过20%。
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 

直到今天(3月16日),港股地产股又强势拉涨,旭辉、融创等一度高涨55%。

A股地产股也是一片红,红的眼晕。

宏观市场的信心,强势回归,楼市最难的日子将真正结束。

3月16日下午1点,国务院金融委会议内容,最先公布。

划重点,两方面重点内容。

对于宏观经济:

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,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。

有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自身职责,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,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,必要时进行问责。

话已说得非常直白了,紧急程度顶满格。

虽然之前一直喊话放松、纠偏,但2月金融数据并没有好转。

居民中长期贷款,有史以来第一次负增长,减少459亿。

现在不得不再喊话:机构都主动点,新增贷款要增长!

关键在于什么?

信心!大家对房地产的未来没有信心啊。

所以,鹤总“放狠话”了:

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,收紧的政策最好不要出台。

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,一定要先通气,否则会被问责。

对于房企:

关于房地产企业,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,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。

去年的基调是什么?

救行业,不救房企,只收购项目,不救企业。

金融机构依旧不敢放钱,国央企收并购动作缓慢。

以至于春节后,依然雷声不断,出清没有结束。

但这次会议风向变了,重点谈及“房地产企业”,而不仅是宽泛的“房地产”。

说明高层态度已转变,要救行业,也要救房企。

房企暴雷一个接一个,买房人不可能有信心买房。

不救房企,无法从根本上打消买房人的顾虑。

至于怎么救房企,也是有方法的:

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,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。

核心是化解风险,不要让房企再暴雷。

让正常运行的房企,获得市场的信任,才能良性循环下去。

对已暴雷的房企,不能视而不管,要给予支持。

同时,要向新的发展模式转型,比如保障性租赁住房等。

国务院金融委的会议,对于2022年的楼市,是决定性的转折点。

近一年来,楼市从未有过如此强烈的“好信号”。

房地产,即将绝地反弹。

鹤总对经济形势和房地产清晰定调后,央行、银保监会、证监会、财政部、外汇局五部门,陆续站出来“递军令状”。

如此步伐统一,同一天内密集发声,前所未有。

首先是央行,召开紧急会议。

坚定表决心,向股市发出积极信号,建立市场信心。

对于房地产,没再强调“红线问题”,而是把重点放在“防范和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”上。

不用怀疑,今年金融端对房地产一定“暖风频频”。

现在很多城市已不再查首付来源,苏州房贷利率已低于LPR,最低可达4.6%。

天津的房贷利率,也有下降预期,或将做到LPR不加基点。

央行表态后,银保监会、证监会“紧紧跟上”。

银保监会表示,将加大融资供给,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。

也就是说,马上要给楼市注入资金,增强流动性。

不仅是纠偏去年“过紧”的金融政策,还要“加大油门”,出现上行趋势。

证监会罕见表示: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有效化解房企的风险。

直接明确,是对房企风险的化解,而不是对房地产行业。

预计后续会出台更加利好的政策。

更重磅的来了。

3月16日晚6点,财政部高调发话。

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条件。

今年“恢复信心为王”,促使楼市回暖是重要任务。

一切阻碍楼市回暖的,都不能出现。

用意十分明显,就是要给买房人吃定心丸。

该买房买房,把心放肚子里,今年房产税不会出来影响楼市。

更罕见的是,连外汇局也发声了。

优化企业的外汇服务,对房企与海外市场的资金关系,将有推动效果。

不得不承认,房地产就算不是发动机,也是难以替代的压舱石。

占中国GDP7%比重的房地产,绝不容许出现系统性风险。

六部委集体喊话,可以更直白的理解为:

地方如果放任楼市低迷,而不采取动作,是不允许的。

现在救市、满足合理购房需求,是头等大事。

如果楼市再陷入不良状态,不排除会启动问责。

因为楼市已失去动能太久,温和施救,已没太大意义,必须灌猛药。

虽然暂没看到任何落地的举措,但情绪明显提振。

首先是资本情绪,然后过渡到开发商情绪,最后是买房人的个体情绪。

楼市,归根结底是情绪市、政策市。

春节后,我们看到的仅是各地方城市“自行松绑”。

这次六部委发声,代表国家层面的救市,必然会有配套的政策出台。

不但节奏更快、扶持的力度也将更大。

2022年,房地产没有利空,都将是利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