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世纪房产网 > 资讯>今夜,传来大利好

今夜,传来大利好

2021-12-06 浏览:1187

晚上的新闻联播,发布了一个重要利好。具体见下面截屏:


今夜,传来大利好



没错,我说的就是“降准”。


“降准”,就是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。


根据商业银行法,商业银行每吸收一定数量的存款,就需要在央行存放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备金。这个比例,就是存款准备金率。


当准备金率提高的时候,意味着商业银行被冻结的资金增加了,可以放贷的资金减少了;反过来,当准备金率降低的时候,意味着商业银行被冻结的资金减少了,可以放贷的资金增加了。


一般来说,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时候,央行会降准,或者降息。


今年7月9日,央行宣布从7月15日期全面降准0.5个百分点(不含已执行5%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),那次降准释放了1万亿的长期资金。降准之后,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.9%。


不过在随后的几个月,央行通过减少续作MLF(中期借贷便利)的方式,又收回了3000亿资金,部分抵消了7月15日降准的效果。


之所以如此,是因为不想让市场认为货币政策变得宽松了。


但随后几个月,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,尤其是房地产市场成交面积和成交金额出现了断崖式下跌。


今夜,传来大利好



上图是今年以来,每个月新房销售的数据。


从7月开始,全国新房销售同比连续出现下跌。销售面积从7月同比下降8.5%扩大到了10月的下降21.7%;销售金额从7月同比下降7.1%,扩大到了10月的下降22.6%。


11月的数据尚未公布,但下跌幅度可能会继续扩大。


今夜,传来大利好



上图是部分主要城市今年1到11月的土地出让金同比变动情况,经济不太活跃的三四线城市,出现了同比大跌。比如桂林同比下降了71%,襄阳同比下降了42%。


就连宁波、昆明这样的二线城市,也出现了31%和71%的跌幅。


卖地收入是地方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,往往占地方开支的一半以上,甚至达到60%。


楼市的迅速变冷,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拖累。最终会传递到建材、家电、家具、装修等行业。


所以,央行在日前公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,删除了“坚决不搞大水漫灌”、“管好货币总闸门”的表述。


当这些表述不再被提及的时候,往往意味着降准或者降息即将发生。


事实上,我最近一段时间也不断建议央行降准或者降息。比如在11月11日本号发表的《大反攻,开始了……》,我有如下表述(点击查看):


今夜,传来大利好


这篇文章一度产生了较大反响,被多家媒体和多个平台转载,全网阅读量可能超过1亿次。


随后,在11月23日题为《楼市,“定向降息”正在发生……》的文章里,我再次做出了如下判断(点击查看):



今夜,传来大利好


现在看来,我的判断是正确的。


从以前的经验看,一般来说当总理或者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及降准、降息之后,快则2天、慢则10天,就会兑现。


所以,降准最快可能在本周日(12月5日)宣布,最慢在下周内。


到时候,我们需要关注的是:降准是全面的,还是定向的;幅度有多大;释放的资金有多少。


我个人建议,最好是全面降准,最好是0.5个百分点,大约释放1万亿资金。随后的MLF和逆回购,还要等量续作,不要对冲。


在春节前后,最好有一次全面的正式降息。也是说,LPR利率的1年期和5年期同时降低,力度最好不低于0.25个百分点。


降准、降息,对实体经济都将构成利好,当然也会对股市、楼市构成利好。


或许有读者会问:美联储主席鲍威尔,不是刚刚从鸽派变成了鹰派吗?美国正在快速“收水”,而且即将进入加息周期。为何中国还会适度宽松?


这其实很简单:中美的经济周期不同。此前中国央行已经多次强调,要在货币政策上保持“自主性”,这其实就意味着:中美货币政策未来会出现巨大差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