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世纪房产网 > 资讯>滨州何时走出低谷?

滨州何时走出低谷?

2019-03-23 浏览:982

一夜间关于“凤岐”的新闻汹涌而至,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。

于是,山东掀起一股学习“凤岐模式”的风潮。

在这期间,滨州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。

3月5日,滨州当地官媒在要闻3版和4版,用两个整版的篇幅刊登该市学习“凤岐模式”的学习情况,刊登了市直部门、县区在滨州市委专题会议上的发言。

在这些发言中,“营商环境”成为高频词之一。

或多或少,可以看出滨州未来求变的决心。

也许,滨州自此便开启了突围之路。

27.jpg

时间是记录者,也是书写者。

改革开放初期,滨州是典型的农业地区,工业基础比较薄弱,工业增加值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7.84%,这样的比例,仅占第一产业的25%。

30.jpg

毕竟,相较于农业来说,工业的发展更能决定区域经济的实力。

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,伴随着对工业企业的一系列改革,滨州工业经济的发展步伐迅速加快。

31.jpg

自1992年,工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,达到34.81%。这也意味着滨州初步进入工业时代。

32.jpg

歩入21世纪,滨州大力实施“工业兴市”战略,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也随之显著增强。

数据显示,到2007年底,工业比重达57.07%,比1978年提高39.23个百分点,大大高于第三产业的27.41%和第一产业的10.63%。

2007年以来,随着“二三一”产业结构的初步形成,工业比重虽有降低,但产业结构日趋合理。

33.jpg

时如白驹,间似流水,10年时间,弹指一瞬。

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9.1:46.8:44.1,2018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.8:44.9:46.3,这也意味着滨州的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,标志着经济重心已经开始转向服务业,进入了服务业主导经济发展的新阶段。

35.jpg

所有的发展,都伴随一系列问题的入侵,有些是致命的。

滨州虽然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调整,但同时也落下了“病根”。

有媒体分析称,滨州企业走的是低成本竞争的老路,经济走的是产业阶梯转移的老路,能预见的是环境,不可预见的是效益。

36.jpg

陷入低谷?

滨州的发展多以粗笨老重工业为主,面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时代大背景,背在滨州身上的“包袱”也十分沉重,想掉头转型,并非易事。

而上述也是致使滨州经济走向低谷的原因之一,这一点从其低迷的经济增长态势中可以得到印证。

数据显示,2017年开始,滨州经济增长呈现下降的态势,增速6.2%,在全省是最后一位。

值得一提的是,2018年滨州第一季度更是出现负增长,为负1.28%,也是山东唯一一个GDP出现负增长的城市。

2018年前三季度滨州,按可比价格计算,下降1.8%,这对于本来经济体量就不大的滨州来说,无疑是雪上加霜。

目前,就2019年滨州政府工作报告预测,2018年滨州的经济增速为1.5%,位列全省最后一名。

37.jpg

一年虽短,但每天都让人煎熬。

可以说,整个2018年滨州的经济发展都是不景气的。这对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、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“两区两圈”叠加地带的滨州而言,让人难以置信。

这里有个同样的现象作为参考。

东北三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经济“塌陷”的状态,外界把这一原因部分归结为东北三省很多资源型城市生产结构单一,过度依赖能源开采,这些城市的工业生产也是粗放型的。

如此一来,滨州在某种程度上和它们有着相似之处。

38.jpg

39.jpg

以上内容由滨州房产我那个整理发布。